2023/07|澳門🇲🇴古蹟篇|澳門歷史城區僅有兩座的私人大宅:盧家大屋、鄭家大屋|澳門半島地圖

 

鄭家大屋與盧家大屋是澳門歷史城區僅有兩座的私人大宅,其中鄭家大屋是澳門現存建築面積最大的古老民居建築群,歷史超過100 年,佔地超過4,000平方米。至於仿照廣州西關大宅建造的盧家大屋設計,和富有蘇州園林景色的盧廉若公園則成為澳門著名景點。兩座大屋的建築手法和裝飾都反映了當時澳門特有的中西建築風格合璧的民居特點。

盧家大屋

盧家大屋位於澳門大堂巷七號,於1889年落成,是澳門二十世紀初商人盧華紹(盧九)家族的舊居,而先前已介紹過的「盧廉若公園」為其私家花園,現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大屋樓高兩層,以厚青磚建造;佈局仿廣州西關大屋,是晚清時期粵中民居溫婉纖細建築風格的典型。盧氏家族沒落後,業權輾轉到外人手上,大屋曾被分租出去,最高峰時期曾有二十多戶住客,且在八十年代前缺乏維修,因此大屋很多部份已被拆掉改建,大屋最裏面的部份早已被清拆掉,後來澳門文化局於2002年7月才為此進行復修工作,並於2005年中對外局部開放。

大屋門口較低調,處於大堂巷美食街內,可能一不留神就會錯過,認住這個KIKA雪糕的門面,雪糕店左手邊隔一個鋪位就是盧家大屋了。開放時間為上午10時至下午6時,下午5時30分之後停止入場,逢星期一休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免費入場。

大屋的平面佈局形式是中庭型的發展,即三座落,三座落也叫三廳串,即門廳、中廳、後廳三廳連貫排列,三進式的佈局在主軸線上形成門廳和正廳的空間序列。進門後會先經過門廳,見到天井後的是中廳,是日常生活起居、接待客人的地方,左右側門入去見到天井,再前方就是後廳,是供祭祀祖先的廳堂,另外大門在前,後門在側。

宅內以廳堂、住房、天井等三要素建構而成,而二樓主要是起居住房,因尚未開放只能從天井窺看。宅內裝飾處處,例如直接在木料上進行雕刻,令其產生美觀、生動多樣的外型,其中經過巧手雕塑的木雕工藝,集中表現於掛落(建築中額枋下的一種構件)、屏門和隔扇(分隔室內外或室內空間的門)上,其完成品表現出一定的技巧!

館內牆上都貼了介紹文,另還有一間小房間以投影片講介關於盧家大屋和其主人的歷史,值得看看~

鄭家大屋 

鄭家大屋建於1869年前,是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鄭觀應的故居,由其父親鄭文瑞籌建,位於龍頭左巷10號,在阿婆井前地對面/媽閣街側,政府於2001年接管大屋後開始按原貌進行維修工程,現免費開放予公眾參觀,此建築在澳門被評核為具建築藝術價值的樓宇,亦是澳門歷史城區僅有兩座的私人大宅之一。

大屋建築範圍約為 4,000 平方米,是一院落式大宅(平面圖設計呈「口」字形),建築沿媽閣街方向縱深達120 多米,順序佈置了大門建築、僕人房區建築及主門樓後的兩座並列的合院式建築。由多座不同風格建築及開放空間組成 ,大小房間有六十多間,是澳門少見的家族式建築群。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鄭家後人分居各地各自發展,鄭家大屋多處空間被分租出去,一度曾有300多人在內居住,出現「七十二家房客」景象,超負荷的使用對建築造成很大的損壞,風吹雨打以及祝融光顧令建築飽受摧殘。

2001年政府取得該物業時,超過八成以上區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且僭建改建嚴重,部份原貌已模糊難辨。由2002年起,政府開始對鄭家大屋按部就班地進行嚴謹的修復工程,歷經八年,昔日面貌始基本得以恢復,從2010年2月起開放予公眾參觀。

月門和轎道

從入口進去,會先看到一「月門」,月門因圓形如月而得名,常用於中國古典園林中,既作為院與院之間的出入通道,又可透過門洞引入另一側的景觀,兼具實用性與裝飾性。「月門」後是一條廊道,因鄭家父子都有官職,榮祿第是其宅第入口,訪客前來拜訪主人時,都在前面的長長廊道下轎或下馬,才步入榮祿第,而轎夫及隨從等都在外面等候,故此廊道又稱為轎道,長長的轎道盡頭則是大宅的二門。
橋道左側是現時被改建為展覽室的地方,展覽室內展示了大屋修復前狀貌照片、修復材料及建築構建圖片等,有助公眾在新舊對比中,了解更多關於文化遺產修復的艱巨性和複雜性,從而倍加珍視。

崇德厚施

這是通往主房區的門道,前門共由八扇門組成,後門則是兩扇木門,門廊空間闊落,檐口下掛有“榮祿第”牌匾,說明此乃官宦之家,廊道內掛有曾國荃題寫的“崇德厚施”牌匾,表彰鄭家樂善好施的行為。目前這兩塊牌匾為修復時仿造,原件已由澳門博物館妥善保存,為免風雨和蟲害進一步侵蝕。

大宅前地

穿過二門,為一片廣闊院落,院落正中設石板櫈,供鄭家族人休憇之用,由此可見此乃鄭氏族人主要的室外活動空間。圖2最底建築門面寫上「日月光華」,此座建築據說是由鄭觀應所建,昔日規模應更大,其範圍包括現已建成新廈的後花園地段。

方形內院

方形內院規劃整齊,四方形內院由一條L形迴廊及兩座房屋的外牆圍合而成,迴廊為兩層高,下層開敞,設中式月門及葫蘆窗洞,柱子則具有西式柱帽及柱礎;上層設有連續的排窗,分兩層,其下為支摘式木百葉窗,其上則為固定的貝殼窗。這樣的設計組合令此內院具有東南亞院落特色。

餘慶堂

餘慶堂只有前後廳,並無如盧家大屋一樣的門廳,兩廳之間設天井,以便通風採光,這是嶺南中式大屋的基本形態,後廳不設門扇,直接向天井敞開;前廳為生活空間,設活動門扇,可因應功能需要而拆卸,靈活處理。從修復後的廳內狀況可知,這些門扇及掛落曾作貼金裝飾,反映了鄭家當時的經濟實力,廳堂設有假天花,上有澳門常見的疏氣孔,而天花上的西式灰塑花飾則體現了此建築中西文化結合的特徵。


除了可恢復的建築物外,其他門廳或昔日住房位置,已改建為介紹區或是遊戲互動區,以讓學生團體參觀時,有更大的空間去活動。
鄭家大屋開放時間由上午10時至下午6時(下午5時30分停止進入參觀,逢星期三休館,公眾假期除外),星期六及日更設有粵語導賞服務,每天兩個場次:14:30-15:30和15:30-16:30,每場次以20人為限,可網上預約或到場報名。


除了導賞服務外,整個鄭家大屋各處都設有電子導覽,用手機掃描QRCODE,即會進入語言版,有廣東話、普通話、英文、葡語可選,選了語言即會進入介紹版,使用方便,介紹清晰,平日參觀只靠電子導覽也獲益良多。

 

參觀完兩間私人大宅後,最大感受是兩間大宅的裝修之豪華冠冕的程度可反映其主人的修養歷練。一間由富貴商人興建,一間由文學世家興建,前者盧家大屋佔地550平方米;後者鄭家大屋佔地4,000平方米,兩者相距7倍有多,但大宅的精緻度卻是盧家大屋佔上大優。實際參觀後,只覺前者生活豪華;而後者生活樸素,家裡只有很大很大的感覺。





/ 2686